close



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旺報【記者李怡芸╱專題報導】

中國大陸提出「一帶一路」國際經濟戰略,以「絲路」的歷史符號,與相關國家發展經濟合作關係。在文化上,當年透過絲路的開拓而東傳的佛教,曾對中國的哲學、思想、文化、藝術注入新的血液與活力,再度崛起的中國,欲提升文化的影響力,不論西方漢學家或中國作家均提出了外語、翻譯對toeic 多益題庫下載英文家教苗栗中國文人的重要性。

德國詩人、漢學家、翻譯家沃爾夫岡.顧彬近日指出,「掌握外語對一個人來說已是生存問題。語言決定了人類的精神、靈魂、思路,因此每一種語言是為我們打開一個新的世界。」以中世紀來說,當時的中國文人會不少語言,在開放的六朝和唐朝時,語言幾乎已是一個人的生存條件。反觀今日的中國,他轉述:「最近有北師的教授告訴我,中國的學術界亂七八糟。」他認為解決之道在於,中國的學術界應多學外語。

漢學研究反求美日德

顧彬說,和絲綢之路時代的文人很不一樣的是,當代中國的國學學者並不想學好外語,在他看來因為「現在會中文的朋友遍天下,中國學者太舒服,到處都會有譯者,這是他們的新絲路。」但他指出,如此一來中國學者往往不懂國外漢學家在幹什麼,在顧彬看來,如今最發達的中國研究反而是在美國、日本和德國。

曾獲茅盾文學獎肯定的大陸藏族作家阿來指出,西方人預估1000年後全世界將只剩英語、德語、西班牙語和漢語4種語言,只有被不同族群廣泛使用的「公共語言」才能生存,這使得日常多使用四川方言和藏語的阿來,嘗試在寫作時將方言植入漢語的作法更具信心。

阿來指出,漢語的革命都和翻譯相關,鳩摩羅什翻譯佛經時,中國的語彙無法表達佛經的哲學概念,而今,如《心經》裡的「色不異空,空不異色」雖不能準確表達「空」與「色」,但起碼可以意會其中的抽象意味,這便是佛經翻譯時,借用了兩個已有的字,但給這兩個字創造出全新的意義。包括今日常用的「須臾」、「彈指」、「一剎」都是佛經裡表達時間的特殊計量單位。

語言變革還沒有停止

五四運動亦是從語言開始,即「白話文運動」,今日的文學、哲學、政治、經濟等各領域用語,都不乏當時大規模翻譯而生的新詞。阿來觀察,外來文化造成的語言變革和翻譯運動沒有停止,在今日中國人的閱讀中,至少60%是翻譯輸入而建立起來的。

身為以漢語寫作的藏族人,阿來認為漢語借重方言或外語的文化價值,可豐富漢語的基因,逐漸形成強勢的「公共語言」。

高雄英文家教


6DB87B7BC868B3E3
arrow
arrow

    t19zv3bjp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